东营市殡葬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1:39:23   浏览:983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东营市殡葬管理办法

山东省东营市人民政府


东营市殡葬管理办法

《东营市殡葬管理办法》业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发布施行。

市长刘国信

二OO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东营市殡葬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和《山东省殡葬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殡葬管理工作应当坚持国家殡葬改革方针,全面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
  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自愿改革丧葬习俗的,他人不得干涉。
  第三条市民政部门负责全市殡葬管理工作。
  县(区)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殡葬管理工作。城市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积极做好本辖区的殡葬管理工作。
  公安、工商、卫生、建设、土地、环境保护、物价、民族宗教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殡葬管理工作。
  第四条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殡仪馆、乡镇殡葬服务站、公墓等殡葬设施建设的具体规划。
  第五条殡葬服务单位应当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殡葬服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实行规范化文明服务,不得利用工作之便索要或者收受财物,不得出具虚假火化证明。
  第六条殡葬服务单位(包括医院太平间)应当按照省、市物价部门批准的价格标准收取殡葬服务费用,并接受物价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七条火化遗体,必须凭公安部门、经批准的医疗机构或者所在村(居)委会出具的死亡证明。
  无名尸体火化后180日内无人认领骨灰的,可以由殡仪馆自行处理。
  第八条城镇的遗体运输应当由殡仪馆承办,农村的可以由乡镇殡葬服务站或者移风易俗服务组织承办。禁止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遗体运输业务。
  第九条公民在异地死亡的,应当就近火化。
  第十条除公安机关因办案需要并经省级公安机关批准深埋的以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遗体土葬。
  第十一条单位职工死亡,遗体应当火化而未火化的,除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外,所在单位不得发放丧葬费。
  第十二条办理丧事活动,不得妨碍公共秩序,不得危害公共安全,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污染环境。
  第十三条遗体火化后保留骨灰的,可以寄存在殡仪馆、骨灰堂或者在公墓、公益性墓地安葬。
  第十四条在公墓内安葬骨灰及在殡仪馆、骨灰堂存放骨灰,当事人应当同公墓、殡仪馆、骨灰堂主办单位签订协议。
  第十五条建设和扩建公墓,应当经市、县(区)民政部门审核同意,报省民政部门审批。设置村民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应当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报县(区)民政部门审批。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兴建殡葬设施。
  第十六条建造公墓,必须按照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的要求选址建设。
  第十七条公墓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做好公墓建设和维护工作。
  公墓应当整洁、肃穆,做到墓区规划合理,环境园林化。
  第十八条公墓和公益性墓地的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或者集体所有。因建设需占用时,除依法办理用地手续外,建设单位应当给予当事人补偿;需搬迁的,建设单位应当承担搬迁费用。
  经营性公墓需占用国有土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
  第十九条公墓、公益性墓地以外现有的坟墓,除受国家保护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墓地保留外,应当按规划逐步迁移或者深埋。
  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兴办殡葬设施的,由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山东省殡葬管理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土葬遗体的,由民政部门按照《山东省殡葬管理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责令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强制执行,所需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乱占土地、建造坟墓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山东省殡葬管理规定》第二十四条规定责令其限期改正,恢复原状。
  第二十三条妨碍殡葬管理人员执行公务,构成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殡葬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及殡葬服务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由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5年8月15日市政府发布的《东营市关于实行殡葬改革推行火葬的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瑞典皇家文学、历史、文物学院学术交流协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 瑞典皇家文学、历史、文物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瑞典皇家文学、历史、文物学院学术交流协议


(签订日期1981年10月7日 生效日期1981年10月7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瑞典皇家文学、历史、文物学院(以下简称两院)为开展学术交流,在各自职权范围内,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两院支持各自所属的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在共同感兴趣的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领域内进行学术考察、研究和其他形式的学术合作。

  第二条 两院学术交流可通过下列方式实现:
  1.交流图书资料、文献和学术情报;
  2.互相交流研究人员考察、讲学或参加对方研究机构所组织的学术活动;
  3.根据特别协议组织座谈会、会议和专题讨论会;
  4.接受方为来访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三条 派出方负担派出人员到接待国首都的往返旅费;接受方负担来访人员的食、宿及根据学术计划所需的国内交通费用。

  第四条 互派人员在接待国停留期间所作的讲演、报告和所写的论文,除双方另行商定外,均不付报酬。

  第五条 每一方派出人员,应提前三个月向接受方提供简历及研究计划。接受方应尽早答复接受与否。派出人员在接到肯定的答复后,应于动身前一个月将确切的动身日期及有关事项通知接待方。

  第六条 本协议经双方协商同意,可以修改和补充。为执行本协议双方每年另行商订具体项目。
  本协议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四年。在期满前六个月如任何一方均未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要求终止本协议,则本协议将自动延长四年。
  本协议于一九八一年十月七日在斯德哥尔摩签定,共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瑞典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      瑞典皇家文学、历史、文物学院
   代  表            代  表
   宦  乡          赛维·托格乃·塞德贝
   (签字)            (签字)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14号)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法规的决定》已经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13年9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13年9月27日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2013年9月27日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围绕贯彻落实省委八届五次会议精神,按照省委批准的《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对地方性法规和立法工作进行全面审视和梳理的实施方案》要求,经对我省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进行全面审视和梳理,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修改下列地方性法规:

  一、《河北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

  删除第二十九条。

  二、《河北省水文管理条例》

  删除第十四条第一款中的“或者经其审查”和第二款。

  三、《河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

  删除第四十三条中的“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四、《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

  删除第十四条第四款。

  五、《河北省渔业条例》

  删除第三十三条中的“在‘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区线’外侧建设人工渔礁,应当向省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